跳到主要內容

    移工中文培力課程

    本課程規劃自2025年4月5日至7月5日,每週六下午進行,共14堂課,總計28小時,分為五大主題類型,並搭配新住民專班「醫療通譯訓練課程」。課程聚焦於移工與新住民實際生活經驗,融合語言學習、文化理解與生活應用,並依據潭子科技產業園區以菲律賓移工為主的現況設計教材與語言輔助機制。


    🧭 課程架構總覽
    •    總時數: 28小時(每堂課2小時)
    •    課程對象: 以移工為主,新住民、留學生亦可參與課程
    •    教學語言: 華語輔以英語
    •    課程類型與主題分類如下:

    基礎課程(共8堂,16小時)
    課程聚焦於移工日常生活所需的語言應用與文化理解,包含自我表達、飲食文化、消費休閒、身體保健等主題,教學語言以華語為主,輔以英語或菲律賓語講義,特定課程邀請口譯人員協助,強化溝通效果與學習參與。

    課程主題包含:
    •    自我表達: 自我與家庭介紹、興趣專長、氣候描述、居住環境與住宿經驗分享。
    •    飲食文化: 飲食習慣表達、家鄉料理實作、臺灣小吃認識,理解食物與文化的關聯。
    •    消費與休閒: 常見消費場所與用語、保存期限與標章辨識、假期規劃與交通方式表達。
    •    身體保健: 身體器官與常見病痛表達、勞動壓力與生活事件因應、認識在地醫療資源(含西醫、中醫、民俗療法)與醫病溝通工具。

    進階課程:在地文化認識與行動(共6堂,12小時)
    以「路上觀察」為核心概念,導引學員從地方生活出發,探索文化、空間與議題的關聯,透過走讀、拍攝、討論與資料調查,建立文化觀察與在地敘事的能力。課程輔以即時口譯與英語講義,鼓勵不同語系學員共同參與。
    課程設計包含:

    •    路上觀察概論與規則建立
    •    調查資料來源教學(線上資料庫、老照片)
    •    田野訪談與規劃技巧
    •    實際走訪潭子周邊文化地景
    •    照片彙整與在地議題討論
    •    成果發表與同儕回饋練習

    主辦單位:文化部
    執行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潭雅神社區大學、美家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113-115年度文化部社造多元協力跨域共創補助「從培力到協力—潭子科技產業園區移工及周遭新住民之地方知識培力與社造共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