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昂大事年表

時間

 

內容

1952

出生

  • 生於彰化鹿港
  • 本名施淑端。父親經商,母親為家庭主婦。排行老么,四姐-施淑(施淑女),五姐-施叔青。
  • 自小在父親教導下,用台語背五言詩、七言詩。

1968

16

  • 將撰寫的小說〈花季〉投稿《中國時報》,深受副刊主編桑品載喜愛,予以刊登,是第一篇獲刊登之作。隔年此篇小說收錄隱地編選的《五十七年短篇小說選》。

1975

23

  • 赴美就讀奧勒岡州立大學戲劇系
  • 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混聲合唱》(中華文藝月刊社)。

1977

25

  • 取得奧勒岡州立大學戲劇碩士學位。
  • 在白先勇的聖塔芭芭拉住處讀到陳定山《春申舊聞》,其中〈詹罔氏殺夫〉社會新聞引發構想,著手寫作〈殺夫〉。

1983

31

  • 出版《殺夫:鹿城故事》(聯合報)。
  • 殺夫獲聯合報72年中篇小說獎首獎。

此篇小說因大膽呈現性及暴力,對當時文壇造成衝擊,後更譯為數十種不同外語版本。

1984

32

  • 《殺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影版由曾壯祥導,吳念真編劇。

1985

33

  • 出版中篇小說《暗夜》(時報)。

《暗夜》(時報)觸及外遇問題,引發爭議,遭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發文查禁。

1986

34

  • 出版英文版《殺夫》—The Butcher's Wife,Howard Goldblatt and Ellen Yeung翻譯,美國North Point Press出版。
  • 《紐約時報》刊出英文版《殺夫》書評。
  • 小說〈暗夜〉改編成同名電影,但漢章擔任編導。

1997

45

  • 出版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戴貞操帶的魔鬼系列》(麥田),引發香爐事件,成為年度十大新聞。

1998

46

  • 電視劇《殺夫》開播,由台灣電視劇播出。

2002

50

  • 獲第十一屆賴和文學獎
  • Peter Owen Books出版李昂《殺夫》英國平裝版。

2004

52

  • 法國文化部頒發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騎士勛位
  • 《暗夜》法文版—Nuit Obscure出版,Marie Laureillard譯。
  • 《自傳の小說》日文版—《自伝の小説》出版,藤井省三譯。
  • 出版短篇小說集《看得見的鬼》(聯合文學)。

2005

53

  • 短篇小說〈西蓮〉改編為電影版──《月光下,我記得》由林正盛負責編導。

2011

59

  • 德國Darmstadt國家劇院改編〈彩妝血祭〉為芭蕾舞劇Die Brautschminkerin《新娘妝》,由林美虹負責編舞。
  • 出版韓文版《看得見的鬼》——눈에 보이는 귀신,由Kim Tae Seong翻譯。

2012

60

  • 獲頒第三十五屆吳三連文學獎
  • 出版西班牙文版《殺夫》——Matar al marido,由Bernardo Moreno Carrillo翻譯。
  • 出版韓文版《迷園》——미로의 정원,由Kim Yang Su翻譯。

2016

64

  • 獲頒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9

67

  • 國立中興大學於圖書館五樓設置「李昂文藏館」,展示國際知名作家李昂女士之珍貴手稿與文物。

2020

68

  • 出版《密室殺人》(有鹿文化)。
  • 李昂文藏館與中興大學合辦第一屆「李昂文學微電影大賽」。

2024

72

  • 版《殺夫:鹿城故事》(40週年親簽紀念版) (聯經出版)
  • 版《北港香爐人人插》(25週年增訂新版) (聯經出版)
  • 捷克第25屆「作家閱讀月」亞洲主題國—台灣首場開幕作家,朗讀作品

〈彩妝血祭〉,透過文學講述臺灣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歷史及性別認同議題。

  • 李昂文藏館與中興大學合辦第一屆「李昂文學微漫獎」。

2025

73

  • 電影《殺夫》闊別41年重登大銀幕,數位修復版重新上映。
  • 受邀參與法國南特第13屆「亞特蘭提斯國際文學節」,與法國讀者會面分享其創作歷程。
  • 出版《彼岸的川婆》(九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