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任教於美國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Eric I. Karchmer助理教授進行【人文前沿國際大師講座】【展望環境人文】第二場演講。
講題│Into the Plane of Immanence: How Chinese Medicine Can Help Us Think abou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主講│Eric I. Karchmer(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USA)
日期│2021年6月9日(周三)10:00-12:00 線上直播
主辦│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講座摘要】
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2021年6月9日舉辦「人文前沿國際大師講座」第二場,邀請Dr. Eric I. Karchmer分享他近期相關研究成果。Dr. Karchmer是美國阿巴拉契州大學人類學系的助理教授,目前在中國醫藥大學進行傅爾布萊特訪問學人交流計畫。在這場演講中,他以「走進內在論:從中醫的治則到永續發展」(Into the Plane of Immanence: How Chinese Medicine Can Help Us Think abou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為題,從中醫學理與實踐出發,反思西方哲思裡的二元對立與超越觀點,進一步提出環境永續發展的原則。
Dr. Karchmer首先以一張山巔採煤(mountaintop removal mining)照片與中國山水畫作為對照,指出東西方看待世界的兩種不方式。採煤照突顯人類利用工程、科技等手段支配、剝削自然的結果;山水畫卻以描繪自然為主,將人類及其文明的跡象縮小融入自然的背景裡。西方這種人與自然之間主客、位階關係的建立,可追溯自歐洲十七世紀以來笛卡兒為代表的啟蒙理性哲學,尤其笛卡兒提出的二元論唯心主義,將身體與心靈看作兩個不同的實體(substance),更是成為後來人/我、主/客、人/非人等二元思考的濫觴。但不同於這種二元的實體論,Dr. Karchmer認為東方的「氣論」帶給我們打破二元的思考,因為氣不僅關乎有形的器官(五臟之氣),更描繪一種無形之氣的生成、流動與變化。也因此,東方「氣論」並不囿限於有形的二元實體,更是以整體的方式去觀察無形之氣的蘊化與流變。
在Dr. Karchmer看來,這套東方「氣論」與當代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提出的內在性(immanence)有許多連氣相通之處,因為此一內在觀點所欲突顯的,也是一種非二元的辨證關係。由此,Dr. Karchmer進一步思考中醫學理裡的陰陽之說,認為陰與陽並非是一組絕對的對立,因為陰陽雖指涉女男之別,但同一人體內也分陰陽。他因此認為中醫的陰陽之說是一種相對的二元關係,而《黃帝內經》裡提到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其要義便在於調和陰陽之氣,找到平衡。
中醫的陰陽學理不僅可用在調理個人身體,也可提供我們思考環境永續的一些原則,因為個人的身體與地球的環境,其本質都是脆弱易傷的,會因為陰陽失調而出現病徵或失衡等症狀。舉例來說,如今我們身處在一個陰陽失調的危險世界裡,地球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的溫室效應讓氣候產生劇變,冷/陰、熱/陽失調,邪氣聚生,不僅影響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也影響個人身體的健康。也因此,為了個人健康而調理身體,調整生活習慣,可以進一步延伸成為環境永續生存的原則。因為不論是個人還是地球,追求健康之道都在於如何在一個時常流變的複雜系統中,找到互利共生的平衡。